所屬類別: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 所屬級別:省級 | 所屬批次:第三批 |
所屬地區:鄞州區 | 命名時間:2009.6 | 傳承人:夏寶峰 |
內家拳,昔日也稱劍術、俗名鵝頭頸拳。黃宗羲在康熙八年(1669年)撰寫的《王征南墓志銘》中闡述:“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內家。”黃宗羲說,內家拳從張三豐傳至張松溪,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葉繼美為魁, “由是流傳于四明”,傳到王征南。王征南這個“都督僉事副總兵”參與反清復明,事敗后隱居寶幢,即今五鄉鎮寶同村鐵佛寺,“終身菜食以明其志”。王征南雖然罷事家居,但慕其拳術者來訪不絕。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內家拳在武術界聲威遠播,但由于在反清復明的寧波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內家拳的高手,所以清王朝下令禁止練習內家拳。這樣曾經聲威遠懾的內家拳就到了人跡罕至的地步。如果不是四明一支法脈不墜,內家拳幾乎陷入不復之境。消失了四百多年的“四明內家拳”,松溪派第四代集大成者夏枝溪的傳人隱居奉化剡源村,人稱“清流太公”。傳到夏明土這一代已經是第十一代了。出生于1976年的夏寶峰是夏明土之孫,十三代傳人,從小就聽著爺爺講內家拳的傳奇故事長大,耳濡目染之下與內家拳結下不解之緣。2004年,為了挖掘整理內家拳,夏寶峰尋根到五鄉寶幢,使得內家拳得以重現。2009年“四明內家拳”分別列入鄞州區、寧波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鄞州區在五鄉鐵佛寺、五鄉中心小學建立了傳承基地和教學傳承基地,夏寶峰被聘為指導老師。五鄉小學將內家拳作為晨操推廣,采用“賞拳—練拳—秀拳”的教學方法,通過夏寶峰精心教導傳授,全校1232名學生人人都會打內家拳,有45名學生成了骨干學員,經常外出參加比賽和表演。2010年經過專家們的廣泛認證,“四明內家拳”完全可以代表我國的內家拳,由此卸去了“四明”二個字。并順利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內容】
內家拳傳藝要求嚴格:“——有五不傳:心險者,好斗者,狂酒者,輕露者,骨柔質鈍者。”
拳法有應敵打法和點穴打法,應敵打法有長拳滾斫、分心十字、擺肘逼門、迎風鐵扇、棄物投先、推肘撲陰、雙推窗等名色;點穴打法有死穴、啞穴、暈穴等。
禁忌病例有:懶散遲緩、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軟腿、脫肘戳拳、扭臀曲腰、開門捉影、雙手齊出。
內家拳總的手法概括為三十五字:斫、削、科、磕、靠、掠、逼、抹、芟、敲、搖、擺、撒、鐮、囂、兜、搭、剪、分、挑、綰、沖、鉤、勒、躍、兌、換、括、起、倒、壓、發、插、刪、釣。
總的步法概括為十八種:瓦步、后瓦步、碾步、沖步、撒步、曲步、踏步、斂步、坐馬步、釣馬步、連枝步、仙人步、翻身步、追步、逼步、斜步、絞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