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類別:傳統技藝 | 所屬級別:國家級 | 所屬批次:第三批 |
所屬地區:慈溪市 | 命名時間:2011.5 | 傳承人: |
越窯是中國瓷窯中久富盛名之瓷窯,它以其青瓷產品之精美獨特,在中國前期瓷史上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其制瓷技藝水平、裝飾工藝和造型水平,均極其成熟,成為其他瓷窯模仿借鑒和引進之對象,加上它有一個從創立、發展、繁榮、鼎盛、衰落的完整歷史進程,使它成為中國古代青瓷瓷窯的代表之一。因之,它的影響是極為廣泛、深邃而久遠的。
越窯青瓷始燒于東漢,原始瓷到成熟青瓷的演變就在越窯的龍窯里燒制成功,因此,上林湖越窯青瓷也被稱之為“母親瓷”。越窯延續燒制千年,于北宋末、南宋初衰落,是我國延續時間最長,影響范圍廣泛,內涵相當豐富的窯系。
越窯青瓷在沉睡了千年后,2001年,在寧波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慈溪這塊充滿主機活力的上林湖鮮得到新生,繼承了傳統制瓷工藝的龍泉制瓷工匠又重新回到了青瓷的發源地——慈溪上林湖,并在這里恢復了越窯青資的生產,使越窯青瓷再現輝煌。現有慈溪越窯青瓷有限公司集科研生產、銷售越窯青瓷于一體的企業,為社會提供精美的傷古瓷、工藝瓷、禮品瓷等藝術作品,該公司已被列為越窯青瓷傳承基地。在寧波從事越窯青瓷創作和生產的還有慈溪上越陶藝研究所和明州越窯青瓷公司等企業。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2005年被浙江省政府公布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工藝流程】
越窯青瓷從原料到器物成型,一般經過取土、淘洗、搗練、拉坯、修坯、刻花、上釉、燒制等工序。
1、取土,即取回瓷土。
2、淘洗,即將所取之土加水過濾,除去雜質。
3、將淘洗后的瓷土進行搗練,以增加瓷土的粘性。
4、拉坯,因青瓷器物一般以圓形為主,故以前為使坯胎圓整及提高效率,制坯時常使用一種簡單的具有機械性能的工具——陶車。 陶車又稱陶輪,下有立柱,上有一塊圓形木板,將瓷土放于木板之上,然后轉動木板拉坯成型,這道工序稱之為拉壞。
5、修坯,初步成型的坯體在晾干之后,即進入修坯程序。修坯的目的是為了讓器物更加完美,同時還要根據需要增加部件。
6、刻花,在器物基本定型后,要在坯體上刻上各種紋飾,即刻花。
7、上釉,就是在器物內外上一層玻璃質的薄層。
8、最后一道工序是將這些上好釉的器物放入窯爐中焙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