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類別:傳統(tǒng)醫(yī)藥 | 所屬級別:國家級 | 所屬批次:第四批 |
所屬地區(qū):海曙區(qū) | 命名時間:2014.12 | 傳承人:董幼祺 |
董氏兒科是我國海派中醫(yī)兒科的主要流派,歷史淵遠,至今二百多年,歷經七代,門生遍及全國(以寧波、上海兩地為主),醫(yī)術名蜚海內外。特別是第四代傳人董廷瑤先生,被譽為當代中醫(yī)兒科泰斗,更是創(chuàng)立了一整套兒科理論體系和獨特的診療方法,并通過其傳人和學生不斷地得以發(fā)揚光大,為嬰幼兒的健康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
現董氏兒科在上海和寧波成立了國家、省級名老中醫(yī)傳承工作室、海派中醫(yī)傳承基地、診療研究中心等。4人享受國務院特貼,3名國家級名中醫(yī),4名省級名中醫(yī),2名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主委。
董氏兒科起源于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姜山鎮(zhèn)董家跳村,南瀕四明山余脈,北枕阡陌縱橫,自古名人輩出。
乾隆四十八年的董氏宗譜:董云巖(1798—1876年)。其子董丙輝(生、卒無從考證)。其孫董水樵(1857—1920年)專業(yè)兒科,術精名揚。第四代董廷瑤(1903-2002年)全國首批名老中醫(yī),原上海中醫(yī)文獻館館長。第五代董維和(1919-1972年)繼承祖業(yè),1943年畢業(yè)于上海新中國醫(yī)學院,浙江省名中醫(yī)。第六代董幼祺(1953—)現任寧波市中醫(yī)院副院長,國家級名老中醫(yī),浙江省名中醫(yī),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主委等。第七代董繼業(yè)(1982-)浙江省名老中醫(yī)工作室傳承人。
董氏兒科的主要價值:一是創(chuàng)立了“推理論病,推理論治”的學術思想和 “臨證九訣”的辨證思路及小兒用藥六字要訣;二是創(chuàng)立了外感熱病“擇途逐盜”法等諸多法則,及家傳指壓法治療嬰兒吐乳癥等特色技術和特色制劑;三是課題研究,使其理論不斷提高完善和升華;四是年診療30多萬人次,通過電視、電臺、報紙、網絡、名醫(yī)大講堂、講座、義診等公益活動惠及百姓無數。
今后按規(guī)劃進一步搜集歷代主要思想和臨床經驗,對治療思路和法則更深入地進行研究挖掘,積極申報專利、課題、特色技術、特色制劑,推廣適宜技術,公益展示、講座、義診等。
【基本內容】
董氏兒科以家學為基,旁及《內》、《難》諸經典著作,結合臨床實踐,提出 “推理論病、推理論治”學術思想和“論治九訣”(即明理、識病、辨證、求因、立法、選方、配伍、適量、知變)。并主張:1.診察兒病,望診為首;2.調治兒病,注重脾胃;3.外感熱病,擇途逐盜;4.處方用藥上,強調“輕、巧、簡、活、廉、效”六字要訣,并創(chuàng)立活血理氣法治療復發(fā)性腸套疊;扶正祛邪法治療反復高熱驚厥;升清運脾法治療霉菌性腸炎;清營轉氣法治療川崎病;疏透理脾法治療過敏性紫癜等,做到了藥精煉而效顯著。并運用家傳指壓法治療嬰兒吐乳癥;針刺四縫穴治療疳積;敷臍法治療腸麻痹;香佩法治療厭食癥等,臨床上發(fā)揮了卓著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