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類別:傳統美術 | 所屬級別:國家級 | 所屬批次:第三批 |
所屬地區:鄞州區 | 命名時間:2011.5 | 傳承人:許謹倫 |
金銀彩繡,又稱“金銀繡”,即以金銀絲線與其他各色絲線一起,在絲綢品上繡成的帶有不同圖案的繡品。1989年,寧波市繡制的《百鶴朝陽》作品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珍品·金杯獎,工藝界遂以“寧波金銀彩繡”定名。
寧波金銀彩繡主要應用于旅游、喜慶禮儀、高檔陳設、戲劇服裝、演藝及宗教場所等。它的主要題材內容除鳥獸花草外,并有山水人物、歷史典故、神話傳說、戲曲場景和民間吉祥物等。主要繡法與全國各地主要針法無異,但尤以“盤金(銀)”和“填金(銀)”為主,此外還有胖繡等上百種技藝。
地處浙江東部沿海的寧波,唐宋以來就有了 “家家織席、戶戶刺繡”的傳統。無論是富貴人家還是尋常門戶,許多女子小時以習“女紅”為美德。明清時代,寧波咸塘街、車轎街形成衣飾、嫁妝、繡織、裱畫、戲衣帽專業街,承接官府、民間及寺廟商品,其中寧波府的禮贈貢品中,大量高檔服飾陳設都由官辦作坊及民間繡工制作。與此同時人們為了快速、批量供應市場,傳統刺繡從一人獨作,走向繪圖設計與刺繡分開的市場化分工操作的方式。在新中國成立后,寧波市和鄞縣都曾有繡品合作社、繡品廠等,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于機械繡花和電腦繡花的介入,手工繡花處于瀕危狀態。
為了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寧波金銀彩繡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資文化遺產;2011年5月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工藝流程】
1.設計花稿:根據需要先要設計畫稿,包括圖案、色彩,把它畫在油光紙上;
2.戳花稿:按圖用針將花稿戳成細孔印花花板;
3.印花樣:將圖案印在準備繡制的絲綢面上;
4.上繃:將印有花樣的絲綢繃在木頭制的花繃上,便于刺繡,小型用園繃,大型用方繃;
5.選線:上繃后根據圖稿指定色澤選擇準備好各色絲線;
6.繡制:先繡絲線,再根據花稿指定要求,盤繡金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