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類別: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 所屬級別:省級 | 所屬批次:第三批 |
所屬地區:慈溪市 | 命名時間:2009.6 | 傳承人:王耀國 |
雜?!拔杌鸹@”起于明代中葉,清代流入寧波地區農村。原意是在行廟會時為行會隊伍開道驅鬼,并吸引觀眾。當地人稱“火球”舞,官名“水火流星”。道具為鐵絲扎成的球形空籃,兩兩成對,用繩子串于兩端。舞動前將炭火或酒精棉花放于籃內,點上火使其熊熊燃燒,舞者手執麻繩中段并不住甩動,使兩火球上下左右轉動,從而在舞者身邊形成一道道火一般的弧線,蔚為壯觀。
舞火籃的基本動作是單手或雙手作“S”形揮動,邊舞邊走。如果表演則有“滿天星”、“打落地梅花”和“雙人對串”等。
舞火籃是一項有一定風險的雜耍,舞者一定要身強力壯、動作熟練,否則,火球會打著自己或其他人,造成事故。舞火籃時,必須有人隨侍左右,以便及時加薪或更換道具,讓火球始終保持燎原之勢。
隨著現代化進程推移,娛神驅鬼,已經不再是大型廣場活動的主題,舞火籃也相應隱匿?,F在,會舞火籃的人很少很少,此項技藝行將失傳。橫溪鎮尚有王成大、王紅國。俞志寶等少數傳承人。該鎮計劃對火籃制作技術、火籃舞耍動作、技巧進行保護,并爭取在2018年前建立、發展舞火籃隊伍10支,有老、青、少年火籃隊,把這項傳統雜耍傳承下去。
慈溪的水火流星經過傳承人王耀國的克苦鉆研,改成舞臺表演,于1978年參加慈溪文藝會演獲一等獎。此后經常參加表演,屢屢得獎,愛到媒體關注,接受寧波電視臺等采訪,至今尚被市內及周邊地區邀請出演,深受好評。
水火流星的基本內容是:水流星、火流星、甩火星、甩飛標。舞動時,猶如一條火龍在空中盤旋,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