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類別:傳統音樂 | 所屬級別:省級 | 所屬批次:第一批 |
所屬地區:奉化區 | 命名時間:2005.6 | 傳承人:汪裕章 |
根據民間藝人的口碑材料及明代文人余懷的《板橋雜記》、張岱的《陶庵夢憶》等著作所載,可以推斷奉化吹打盛行于明代中葉。奉化市位于浙江東部沿海,東面海、西枕山、北接寧紹平原。農、林、牧、漁、手工業發展較為全面,為“奉化吹打”的起源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和經濟基礎。
當地習俗每逢廟會、喜慶婚嫁、喪葬祭祀時,職業或半職業性的民間樂隊(堂、班、社、會)便在其中表演。樂隊成員多來自農民及理發業。樂器以嗩吶、笛子、鑼、鼓等吹打樂器為主。集民族吹管樂、絲弦樂和打擊樂于一身,最大的特點是創造性地使用了定律的“十面鑼”。民國時期“九韶堂"為當地規模最大、水平最高、曲目最多的樂隊,代表性曲目有《將軍得勝令》、《萬花燈》、《劃船鑼鼓》等。
奉化吹打對研究浙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及風土人情具有較大的佐證作用;對于挖掘、整理、傳承、發展我國民族器樂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藝術價值。同時,奉化吹打使用的“十面鑼”具有創造性藝術價值,現已成為我國一種獨特的民族樂器,被器樂界廣泛使用。
“十面鑼”創始人錢小毛及其作品《漁舟凱歌》曾多次隨“中國藝術團”赴國外訪問演出,并被攝入電影《百花爭艷》之中;1984年“奉化吹打”被編入由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國音樂詞典》;1986年月12月,《將軍得勝令》等五首曲譜入編《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浙江卷?寧波分卷;2003年7月“奉化吹打”被編入由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國音樂通史概述》;2005年“奉化吹打”成功申報浙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