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類別:曲藝 | 所屬級別:省級 | 所屬批次:第一批 |
所屬地區:海曙區 | 命名時間:2005.6 | 傳承人:陳祥源 |
四明南詞俗稱“寧波文書”,屬彈詞類。由于詞章華麗和曲調優雅,四明南詞為士大夫們所欣賞,一般不進入書場、茶坊,多在壽誕、喜慶的堂會上演唱。
據老藝人傳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到寧波,并在白衣寺章狀元家住過。聽了寧波文書,乾隆十分贊賞,說“此乃是詞,不應稱書” ,由此寧波文書改為四明南詞。
四明南詞實證可考的時間約300余年。
明末清初,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文人,組織了類似票房形式的“詩詞歌賦社”和“絲竹社”對南詞曲調、節目進行研究。道光年間,南詞十分繁榮,寧波城新街一帶已有“崇德社”、“引鳳軒”等組織。
四明南詞唱、奏、念、白、表相間,主唱人要有“一白、二唱、三弦子”的硬功夫。南詞常用曲調有詞調、賦調、緊賦、平湖、緊平湖,俗稱“五柱頭”。調和調式轉換較多,也有板腔變化。其演唱分為單檔至十三檔不等。唱腔多是七字句,有的間隔襯字流暢動聽,有的還有大段起板、間奏、尾奏等器樂段。主要樂器有:簫、笙、揚琴、二胡、琵琶、小三弦等。演奏時,演奏員們根據自己所奏樂器特色,圍繞主旋律,自由發揮,互相輝映,形成支聲復調,以少勝多,音樂十分優雅。中外不少研究中國民間音樂的專家,對此均有很高評價。
四明南詞主要書目有:《珍珠塔》等。四明南詞眾多曲調,多被甬劇和寧波走書、蛟川走書等吸收和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