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類別:民俗 | 所屬級別:省級 | 所屬批次:第四批 |
所屬地區:寧海縣 | 命名時間:2012.6 | 傳承人:陳萬珍 |
西岙正月十八夜行大龍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龍信仰活動。以制龍、行龍、祭龍等形式,強調龍的形象,龍的神威以及它與人的親和關系,表達當地對龍的感情和祈求龍能為他們帶來風調雨順和吉利平安,激勵家族子孫要象龍一樣地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據西岙《陳氏宗譜》載,西岙行大龍活動始于南宋寶祐十三年(公元1253年),至今已有750多年歷史。每年秋收后,村民開始制作龍燈,籌備鼓亭、龍旗、龍牌等儀仗。待到來年正月十八日晚上8時,兩條各由40人肩扛的巨大龍燈,在陣陣鞭炮和鑼鼓聲中,分別從祠堂、從龍場(壇)抬出。隊伍各由大鑼和大龍旗開路,數名手持大龍叉的壯士護衛,后隨龍鼓亭、鑼鼓隊和火銃隊。兩龍先在村中的大曬場表演交歡(作愛),再分兩路到農地中踏青,從一丘田上、再從一丘田下,直至踏遍所有能及的地方。踏青后從村東開始繞走一圈,稱之巡村。繞過一圈后,至村南海口廟舉行祭龍盛典。至亥時(晚上10時),行大龍全過程結束。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條巨大的龍燈,頭高3.5米,身長39米,分28節,通體由竹木編織、彩紙裝飾。
西岙正月十八夜行大龍活動至1928年因兵亂和災荒而終止。2003年,西岙人重新制作了一條大龍,被人譽為江南第一大龍。2004年,在西岙村委會的努力下恢復正月十八夜行龍習俗了。此后每年舉辦,名聲遠播周邊各縣市。曾先后兩次參加中國(寧海)徐霞客開游節大巡游。2008年應邀在上海民族民俗民間博覽會上表演,多次受到各大媒體的宣傳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