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類別:傳統美術 | 所屬級別:國家級 | 所屬批次:第五批 |
所屬地區:象山縣 | 命名時間:2007.6 | 傳承人:張德和 |
象山竹根雕產自浙江寧波象山,用毛竹的竹根及其天然形態,通過藝術構思、造型,雕刻成的傳統工藝品。
中國竹根雕藝術,起源于唐代,興盛于明代,這一時期竹根雕藝術主要集中在上海的嘉定和南京一帶。在雕刻藝術風格上形成嘉定和 金陵兩大派系。象山竹根雕繼承中國明清時期民間竹根雕刻工藝及其風格的基礎上,吸收現代藝術,充分利用竹根天然形狀,雕刻成各種人物、佛像、動物等,形象生動,形態逼真。在造型藝術上,突破傳統的用料規范,連根帶須,一并應用,再現返璞歸真妙趣,讓竹根“變腐朽為神奇”。
象山竹根雕主要技法有圓雕、鏤空雕、寫意雕、組合雕等,其題材廣泛,對本地海洋特色的漁文化表現尤為突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象山竹根雕產品出口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內最大的竹根雕生產區域。象山縣的竹根雕工藝美術廠達到了30多家。隨之,由于同行間的削價、拆臺等不正當競爭,象山竹根雕聲譽一落千丈, 企業陸續倒閉轉產。
2020年12月象山竹根雕被列入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工藝流程】
一、選材:竹齡4-5年為宜,竹齡過短,則質地粗糙脆軟易蛀,竹齡過長,雖老但硬易裂。
二、構思(整體和局部的構思):得到根材時,對竹根的結構、肌理必須進行細心觀察,反復揣摩,然后確定題材,不能急于求成,有時可以放它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三、處理竹根;四、處理根須;五、竹根畫樣;六、打粗坯
七、打細坯;八、修光;九、砂紙打磨;十、開眼;十一、完成粗坯
十二、刷樹脂;十三、刷蠟;十四、打完收工
至此,一件完美的竹根雕作品才算完成。 2007年,象山竹根雕列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