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類別:民俗 | 所屬級別:省級 | 所屬批次:第五批 |
所屬地區:象山縣 | 命名時間:2016.12 | 傳承人: |
石浦鎮素有“浙洋中路重鎮”之稱,其漁區風情習俗非常獨特,如這里的農歷元宵節在十四日過,而不是在十五日過,不吃元宵(湯圓),而是吃“糊粒”。同時,該夜還舉行“走十四(即那天晚上無論男女,人們要全家出動,抬著菩薩或提著燈進行走廟、觀燈和看熱鬧,當地話叫‘要睡冬至夜,要吃三十夜,要走十四夜’)”、“請背箕姑娘(一種類似于其他地方‘請水姑’或‘請廁姑’的習俗”、“看新媳婦(新娘婚后第一次在夫家過元宵的,需重著婚衣或婚紗,邊讓他親友、鄰居們看邊與他們聊天,此舉說能讓新娘早懷孩子)”、“搖小竹娘(說是小孩子去搖過后會象小竹一樣長得快)”、“打生(將新媳婦帶到桃樹下,邊打樹邊問‘你生不生?’要待新媳婦說‘生,生’后才息手)”等等一系列有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發的民俗活動。
據稱,這些獨特的過元宵習俗源于明代戚繼光抗倭故事,那年正月中旬,戚繼光的軍隊和當地百姓正在殺魚宰豬,慶賀一次剛剛打敗倭寇的勝利,誰知突然接報,另一支倭兵乘隙前來偷襲。軍情緊急,伙夫就把各種切好的菜肴一起倒入鍋里煮,并加入米粥、薯粉,做成既是菜又是飯的“糊粒”,讓大家趕快吃飽殺敵,最后全勝而歸的那天正好是正月十四,從此每年這天就成了石浦的元宵節,家家戶戶以吃“糊粒”、舉行燈會等各種活動來象征團結、勝利和美滿,一直沿襲至今,但有些小習俗建國后已經消失或者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