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月:1928年1月 | 人物性別:男 | 所屬類別:曲藝 | 所屬級別:省級 |
所屬批次:第三批 | 所屬地區:鄞州區 | 傳承項目:寧波評話 |
張少策,著名寧波評話藝術家。1928年1月生于鄞州區五鄉鎮(原寶幢),原名阿華,人稱阿華先生。2004年,張少策被授予“寧波市杰出曲藝家”榮譽稱號;2006年,他獲得“浙江省民間藝術家”榮譽稱號;2009年,他被浙江省文化廳命名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寧波評話代表性傳承人。2016年底又被寧波市文化促進會推薦為首屆寧波中華文化人物。
張少策祖父張靄林、父親張一冊曾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寧波名噪一時的評話演員。祖父張靄林30出頭因為患眼疾未得及時求治而眼瞎,作為家里的長孫,七八歲的小阿華陪著爺爺去茶樓說書成了他的任務。到了茶樓爺爺說書,阿華在臺下聽書,所以早已耳濡目染。直到1941年,寧波淪陷,祖父又去世,家里的生活一下子變得艱難起來。有一天,父親對張少策說:“你已經年滿18歲了,該自食其力了。我在茶樓給你掛了牌,明晚登臺。”這樣,張少策就開始了他寧波評話的藝術生涯。
1948年,父親去世后,張少策成了寧波評話界最炙手可熱的“名角”,幾乎天天都有演出,有時一年甚至要演上700多場。之后,他根據文學作品編演了新長篇評話書《風雷》、《野火春風斗古城》、《敵后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啼笑因緣》、《山東馬永貞》等,他的《盧俊義演義》于1988年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寧波地方曲藝首部正式出版的長篇話本。1999年4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再版此書。
20世紀90年代中期,寧波電視臺開設了“三江書場”欄目,張少策演講的評話《水滸傳》收視率達10%。很多老寧波人都曾有過一邊吃飯一邊聽張少策說評話的經歷,眾多觀眾和專家視張少策為寧波的“活武松”,《武十回》是他久說不衰的精品力作,插科、賣噱都有的放矢,恰到好處,這足以證明他深厚的藝術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