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月:1939年8月 | 人物性別:男 | 所屬類別:民俗 | 所屬級別:國家級 |
所屬批次:第五批 | 所屬地區:寧海縣 | 傳承項目:前童元宵行會 |
前童元宵行會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游藝活動。始于明中葉,盛于明末清初。主要是為紀念童氏祖先(濠公)開渠鑿砩,灌溉農田的功德,也為聚民心修水利,祈愿年景豐收。其主要活動有鳴群鑼、抬鼓亭、舞獅子、放銃花等。發展到今天,前童元宵行會已是寧海家喻戶曉的大型集會性的群眾娛樂活動。
前童元宵行會內容豐富,規模浩大。這其中難以想象的是一個怎么樣的組織者來統籌、協調、安排前童童氏十八房的人財物,又能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夜有序聚集開展大規模的行會?這前前后后要付出多少的精力?此人不僅具有強大的組織能力更有一呼百應威望。
童全燦,男,1939年生,初中文化。性情積極活躍,樂于公益事業。在幼年時就參加前童的行會活動。1947年,年僅十歲的他就踴躍扛頭牌參加行會。1959年,慶祝建國十周年,童全燦成為元宵行會活動的骨干分子,參與策劃活動。1995年,前童舉行建村760周年活動,因文革而一度終止的元宵行會終于得以恢復,而身為前童村黨支部書記的童全燦正式主持行會工作,統籌安排行會的各項活動。他游說各房派鼓亭、抬閣、秋千集中到新建的鼓亭館,修繕破損的行會器具,逐漸恢復了行會的宏大規模。同時他還擔任鼓亭館的義務講解員服務游客。還積極配合縣政府將前童的鼓亭、抬閣、秋千搬到上海、杭州等地展示,不斷擴大前童元宵行會的影響。
2006年,前童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古鎮的稱號。借助這一良機,童全燦等人進一步積極挖掘元宵行會的文化內涵,并不斷開發前童古鎮旅游資源,使這一古老的游藝活動老樹開新花,同時打造出了自己獨特的旅游品牌。